Pages

Wednesday, June 24, 2020

打造「一核一樞紐三基地」產業布局-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takmaulaha.blogspot.com

原標題:打造「一核一樞紐三基地」產業布局

  市政府常務會議新聞發佈

  昨日下午,15屆112次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發展規劃》明確將廣州建成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構建氫能全產業鏈,成為大灣區氫能研發設計中心、裝備製造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到2030年,建成集制取、儲運、交易、應用一體化的氫能產業體系,實現產值超2000億元。

  《發展規劃》還提出將重點建設黃埔氫能產業創新核心區、南沙氫能產業樞紐、番禺乘用車製造及分散式發電研發基地、從化商用車生產基地和白雲專用車生產基地,打造一核、一樞紐、三基地產業布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申卉、何濤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初步建成廣州氫能樞紐

  《發展規劃》提出,廣州將建成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成為大灣區氫能研發設計中心、裝備製造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國際交流中心,構建氫能全產業鏈。

  到2022年,完成氫能產業鏈關鍵企業布局,推動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及示範應用。環衛領域新增、更換車輛中燃料電池汽車佔比不低於10%;公交、物流、工程服務、倉儲、港口等領域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不低於3000輛;燃料電池乘用車在公務用車、計程車等領域示範應用達到百輛級規模。氫能產業實現產值預計200億元以上。

  到2025年,初步建成廣州氫能樞紐、產業集聚中心和比較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氫能運營中心。培育廣州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企業超過100家,其中年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的1~2家。公交、環衛領域燃料電池汽車佔比不低於30%,燃料電池乘用車實現千輛級規模的商業化推廣應用。氫能產業實現產值預計600億元以上。

  到2030年,廣州市將建成集制取、儲運、交易、應用一體化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與電力、熱力等共同支撐二次能源供給。建成大灣區氫能研發設計中心、裝備製造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燃料電池固定發電系統在儲能、備用電源、分散式能源和冷熱電聯供等領域的裝機量累計5萬套,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在汽車、軌道交通、船舶、航空等領域的裝機量累計超過10萬套。建設綠色氫電綜合調峰電站不低於10座,建成加氫站100座以上。氫能產業實現產值預計2000億元以上。

  規劃布局:

  建設黃埔氫能產業創新核心區

  《發展規劃》提出,打造「一核、一樞紐、三基地」產業布局。

  「一核」為黃埔氫能產業創新核心區,將大力推動氫能項目和人才集聚,建設氫能創新研發中心,集中布局氫能關鍵技術、核心材料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檢驗檢測項目;加快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廣東省燃料電池運營示範區,強化氫能應用示範,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設成為氫能產業創新核,形成國際一流的氫能產業聚集區。選址廣州石化相鄰地塊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打造廣州國際氫能產業集聚區。同時,穗港科技特別合作園飛鵝嶺地塊打造灣區氫谷,建設氫能創新創業中心。

  「一樞紐」為南沙氫能產業樞紐,將探索氫能交易平台建設,推動氫能交易商品化,率先打造全國「氫能價格交易指數」。拓展氫能產業應用場景。結合南沙國際科技創新區域優勢,為氫能產業注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科技基因,激發氫能全產業鏈的要素活力。

  三個基地分別為番禺乘用車製造及分散式發電研發基地、從化商用車生產基地和白雲專用車生產基地。其中,番禺主要依託廣汽集團番禺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打造番禺燃料電池乘用車研發製造基地;依託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番南變電站地塊打造番南產業園燃料電池分散式發電研發基地。從化則打造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產業基地。白雲則打造白雲燃料電池環衛專用車製造基地,逐步形成全系列、高質量、高標準的氫能源環衛車輛。各區、各產業園區因地制宜,利用各自優勢發展氫能產業,推動示範應用。

  政策亮點:

  首次將氫能引入廣州能源系統

  《發展規劃》從產業鏈各環節著手,近期謀劃了約50個重點產業項目和50個加氫站項目,支撐產業快速形成規模化發展態勢和推廣應用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發展規劃》在國內首次將氫能引入廣州能源系統,利用氫氣來源的多樣化,推動氫能與電能互補支撐、氫能產業鏈與電網的有機融合,實現我市能源系統多種能源的互聯互通,助力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和系統變革。《發展規劃》提出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錯位發展,共同解決城市交通污染難題。

  《發展規劃》還提出在南沙小虎島建設氫能樞紐,將電廠、石化、變電站等制氫資源進行整合,依託南沙海運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打通氫能交易渠道,實現氫能交易多元化併兼顧對產業提升作用,探索建立氫能交易平台,打造全國「氫能價格交易指數」。

  《廣州市防洪排澇建設工作方案(2020-2025年)》審議通過

  構建「蓄、滯、截、排、擋」

  多層次立體式防洪排澇體系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何濤、申卉)昨日下午,15屆112次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廣州市防洪排澇建設工作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以全市9大流域為體系,105個排澇片區為單元,構建「蓄、滯、截、排、擋」的多層次立體式防洪排澇體系。

  《工作方案》明確了若干工作任務。一是完善骨幹防洪潮體系。完成《廣州市珠江堤防達標提升總體方案》182公里堤防建設。完成東江北幹流35.2公里堤防達標加固。推進牛路、沙逕、南大水庫等新(擴)建工程,完成流溪河人和橋下游右岸段、蚌湖橋右岸段等干支流的1.32公里堤防達標加固。推進大封門水庫新(擴)建,完成石灘大圍段等干支流的19.3公里堤防達標加固。

  二是進行片區排澇整治。完成茂墩水庫、凌邊水庫等水庫達標加固或擴建工程108宗,增加調蓄庫容1542萬立方米;完成華工片區人工湖、大朗湖調蓄改造等海綿工程17宗,增加調蓄庫容152.14萬立方米。完成白海面涌、南崗河等106宗河道整治工程,完成茅山引河水閘、龍穴涌水閘等66宗工程建設。完成雨水管網建設56宗,新建或改造管網37.90公里。

  三是提升水務設施運行水平。

  四是強化行蓄空間管控。按照河長制湖長制的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按照《廣州市河涌水系規劃(2017-2035年)》,加強河涌與水庫湖泊水域空間管控。

  《廣州市進一步加快5G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審議通過

  龍頭企業最高可補千萬元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何濤、申卉、劉幸 通訊員穗工信宣)昨日下午,15屆112次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廣州市進一步加快5G產業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廣州市將通過一系列具體支持舉措加快5G發展,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5G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若干措施》包括多項具體支持措施。支持加快5G基站建設。對基礎電信運營企業2019年在廣州市行政區域內建成的5G基站,按不高於項目總投資額的30%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0.3萬元/座。對開展5G基站直供電(直抄表)改造的企業,按不高於項目總投資額的30%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2萬元/站址。

  支持製造業5G技術改造。對工業製造業企業開展生產線5G改造,在生產區實現5G網路連續覆蓋,形成3個以上5G應用場景,具備清晰5G應用發展規劃的,按不高於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支持5G垂直行業應用示範。鼓勵企業開展示範應用,每年遴選一批應用示範項目,按不高於項目總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支持引進5G龍頭企業。對實繳註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並開工建設的新引進5G企業,擇優按實繳註冊資本的5%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重大項目「一事一議」。支持年營收1億元以上且符合有關條件的5G相關企業申請認定為總部企業。新引進的5G相關總部企業自認定年度起連續3年每年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2000萬元、5000萬元等不同檔次的獎勵。新引進和存量5G相關總部企業自認定年度起連續3年,按每年500元/平方米,每年不超200萬元或實際年租金總額的標準給予租賃辦公用房補貼。

  支持5G人才隊伍壯大發展。根據產業領軍人才支持政策,對在5G核心器件、關鍵材料、傳輸網路、智能終端以及應用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通過評選的5G產業領軍人才,分別給予5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薪酬補貼。對在企業中擔任高級職位的高端5G產業人才,具有較高能力和技術水平、從事核心業務的5G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在通過評選后按其上一年度對廣州市作出的貢獻給予一定額度的薪酬補貼,最高每人150萬元。

Let's block ads! (Why?)




June 25, 2020 at 03:10AM
https://ift.tt/3fTuuiy

打造「一核一樞紐三基地」產業布局-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https://ift.tt/37Fimi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